首页

女王的男厕奴

时间:2025-05-24 00:54:28 作者: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徽标发布公告 浏览量:94222

  【光明时评】春日文旅生机勃勃

  【光明时评】

  作者:济之(媒体评论员)

  清明假期出游数据日前发布。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火热数据背后,是塞满“人从众”的景区“特写”,是令游客大快朵颐的场景。从浙江杭州“西湖断桥铺满了人”,到山东济南变成了“挤南”,再到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因客流量过大,地铁夫子庙站临时跳站运行……此番情景不由得让人们感慨:“到处都有一亿人。”看来,这个假期,很多人都选择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该项数据不仅意味着文旅含“金”量高,还意味着人们的信心含量足。正因为对未来有良好预期、当下有愉悦心境,才有较高的出行意愿,愿意用脚步丈量壮美山河。

  不只清明假期,这个春季的文旅消费都充满活力,增长势头始终保持强劲。据统计,3月以来,“赏花”“踏春”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7倍,赏花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其实,赏花何需直奔长安的上林苑,如今的神州大地,有很多地方都主打“赏花经济”。从广西南宁青秀山的三角梅,到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山桃花;从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的海棠花会,到河南洛阳的花海盛宴,无不吸引游人前去驻足。在花团锦簇中,可领略浪漫花事,可感受春暖花开。

  出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刚需;发展文旅业,也是各地的发展抓手。对于游客来说,审美素养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到景点吃吃喝喝、看看转转,还希望获得更高的文化体验和新鲜感受。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向游客提供更多充满文化含量的旅游项目,以及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业态,将能更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当前,很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文旅发展路径,期望在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有的力推“赏花经济”,有的做大“早茶文化”,有的深耕非遗经济……如此种种,都是围绕融合发展来发力,着力提升文旅业的黏合度,既招揽了人气,也发展了产业,塑造了当地良好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一年四季,光景各异,每个季节都值得出游。今春文旅消费充满活力,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向好态势。我们有理由期待,接下来的文旅消费同样充满生机。优化政策环境,解决堵点难点;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产品供给;建好平台载体,加大惠民力度……多方精准发力、协同努力,让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光明日报)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州一季度开工319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超3200亿元

二是境内客运市场恢复好于出入境市场。8月境内航班起降量和旅客吞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118%和108%,都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8月上海机场出入境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69%,明显好于年初水平。

(乡村行·看振兴)与春争“鲜” 茶 茶叶主产区江西抢抓春茶农时

白鹤梁题刻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白鹤梁是全球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类博物馆,其长达1200多年连续的水文观测记载,不仅是中国水文科学的智慧结晶,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西安街头响起非遗鼓乐 引人驻足欣赏

跳出重庆看全局,跳出此刻看过往,城市治理作为总书记常看常新的点、常抓不懈的事,本身也蕴含着重要的分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如今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六成。“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指出。这是推进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谴责和反对就23条立法的刻意抹黑

4月12日电 据东风公司纪委、湖北省咸宁市纪委监委消息,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东风公司纪委和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国教育部: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

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产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依托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配套体系完整。尤其是广东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2%,占GDP比重达四成,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创造了丰富应用场景。同时,大湾区服务经济体量巨大,香港、澳门服务业占比达90%以上,广州超过70%,深圳超过60%,尤其是香港的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